当前位置: 首页>>家校合作>>委员之家>>正文
我心中的教育---家长篇
2012年05月29日   审核人:
我心中的教育
孙 薇
我不是教育家或教育学家,也不是社会学家,甚至不是一名教师,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家长,而且还只是一个自然型的家长。我没有什么经典或是系统的教育理论,与大多数学生家长一样,也没怎么上过家长学校,对整个教育现状也缺乏全面和深刻的认知,对教育的理解和思考仅限于为数不多的直接接触、报纸及网络报道和道听途说。每个父母都有一个针对孩子的教育梦想,也就有心中的理想教育,所以尽管我有上述种种局限。
隐隐有一种或许并不值得忧虑的感觉,现在的越来越漠视国家及爱国了,好像现在大家都不怎么提这件事情了,人人讲发展,个个看韩剧、美剧。我觉得大多数学校既没用积极引导孩子这方面的关注,也没有给孩子一个明确的爱国的标准。对比看一下标准资本主义制度下地的美国,尽管各种自由思想泛滥,可他们以是一个美国人为荣。我觉得应该给孩子一个国家的概念、一个量化的爱国的标准,孩子能以国为荣,能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教育应该以爱国主义为纲。
现在讲素质教育,我们经常说智商、情商和逆商。现在有两种现象,第一好像说补补课、上上自习就不是素质教育了;第二好像不上上特长班、不搞搞这个那个夏令营情商、逆商就不高了。诚然,当今世界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规律的效用越来越强大,以往的教育模式亟待改变,素质教育的内涵、实现的方式和手段、保障措施等都需要不断完善。我认为国家需要在GDP4%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教育,让绝大多数孩子顺利完成大学本科教育;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智商、情商、逆商的培育,都应该以孩子走向社会时心智基本成熟、技能基本具备为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时上上学习班、特长班就能以逸待劳的,教育应该是持续的、终生的。结合自身工作、生活实际,我觉得一方面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要有急躁情绪,要尊重孩子并合理认识孩子的心理生理特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实施教育;另一方面,家长自身也要不段接受教育并加强自我学习,因为父母是自然概念,我们生了孩子自然就是父母,而家长是个社会概念,具有社会属性。做个好家长,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学习方能胜任。在发达国家,一般是夫妇先进行学习、具备相应的知识后方生育子女,在子女出生后一直要进行相应的学习;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相当落后,大多父母在生育子女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子女出生后也基本都是被动学习,而从幼儿园起方设立的家长学校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我觉得,教育应既包括对孩子的教育,更应包括对家长的教育。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该积极引导孩子树立理想、明确目标、确立信仰,并能指引孩子根据时势适当调整理想和目标,支持孩子为了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
现在中国的孩子有一个较普遍的弱项就是创造力的缺乏,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是中国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显然只有跳出课本、跳出应试才能赋予孩子更多的机会,而激励措施也必须公平、公正和可行。或许家长们可以考虑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抹杀孩子的任何奇思妙想,和孩子们共同践行,共同提高。
我对未来教育的幻想还有很多很多,但总结起来无非以下几条:
1、国家、社会和家长能够为教育投入更多,绝大多数孩子都能顺利完成大学本科教育;
2、孩子具有明确的理想、坚定的信仰,具有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
3、孩子能积极努力学习,走向社会时具备必要的技能,心智基本成熟;
4、学校是孩子的乐园,老师是良师兼益友;
5、家长能普遍接受系统的养育教育,科学理智付出;
6、全社会普遍树立教育先行的观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