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教师发展>>教研之窗>>正文
名师,不一样的精彩——山东省名师大课堂研讨会体会
2012年05月05日   审核人:

名师,不一样的精彩

        ——山东省名师大课堂研讨会体会

                临沂杏园小学  闫西彩

首先要感谢学校提供这样的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了省小学数学“名师大课堂”研讨会。近距离的接触名师,观摩到了他们课堂的朴实、精彩;体会到了他们对数学的热情、执着和激情;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教法的慎重选择,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对三维目标的准确落实,对学生发展的全面关注。同样的三尺讲台、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他们能做的这样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与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聆听他们成长的经历,带给我很多的思考与感悟。

感悟一、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做中学

印象最深的两节课是杨建维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王延安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在《分数的意义》课堂中,杨老师让孩子说一些分数,之后让孩子借助学具分一分并且用分数来表示,杨老师带来一块小蛋糕实物投影问:谁敢上来分一分。一女生大胆走向前拿起手中的刀子就分起来,她的操作与杨老师的要求同时,也就是没有听要求直接自己分起来,结果要求表述完后,蛋糕也被切下去了。学生们笑起来,老师也面带微笑指着蛋糕说:看这,怎么样?(不行)为什么不行?生:不是平均分。杨老师借助学生的课堂生成:凌乱的分3份能够得到13吗?这样孩子对于平均分印象深刻。杨老师同样感谢这位切蛋糕的孩子。在课堂中,杨老师为孩子准备了1分米长的线段、8个小方块、10根小棒、6面小旗图,让孩子分这鞋具体对学具来得到分数并且对单位“1”认识非常深刻。以这些作为基础分数的概念不难理解: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分数。在后面的分糖中,孩子对与分数的意义越来越深刻。可谓智慧就在孩子的手指尖上。

王延安老师《圆的认识》课堂中也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学生自己动手画圆的环节。

王老师说:要想研究圆,先要来画圆,谁愿意到黑板上画?

生:很辛苦地画了一个不算圆的“圆”。

师:你都出汗了,我帮你擦擦!

男孩儿很幸福地回到坐位上。

师:借助工具,可以很好地来画,打开信封,看里面有什么?

(老师提供的学具袋里有铅笔,线绳和图钉)

师:用这三种工具能画圆吗?在小组内研究方法,试着画出圆。

展示小组作品。

师:现在谁愿意到黑板来画?

由于版面有限,先前那个不圆的“圆”要擦掉。

师:(真诚地问先前那小男孩)这个可以擦掉吗?

经过男孩同意后,老师才擦掉了。充分尊重学生。让画的好的组介绍画圆经验,要注意什么。最后师生合作在黑板上画圆。(学生说画圆的步骤,王老师按学生的命令画圆)。

《体积与体积单位》,《长方形的面积》,老师都是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逐渐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知不觉中知识引入脑海。

名师们引导学生做数学,让每一个学生在亲身的数学活动中领悟数学知识,动手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理解深刻,印象深刻。

感悟二、和谐的师生关系主导课堂的成功

名师的风采表扬精彩。杨建维老师让课堂与快乐同行。课前的游戏用心良苦。课堂中与孩子零距离接触,印象最深的是切蛋糕环节与分糖环节。杨老师面带微笑,与孩子的距离拉的很近,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学的很轻松。王延安老师的课堂中,课前交流,问孩子对老师有什么期待,课后回应课前问孩子期待达到了吗?我想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主角还给了孩子。课前让孩子给老师一个拥抱。我想不知不觉中就与孩子的距离拉近了。郑生志老师《体积与体积单位》,课堂中建构1立方米的模型时,老师准备了学具,让孩子有秩序地钻进1立方米的箱子中,6个同学蹲下,上面还有空间还可以趴下,这时孩子对于1立方米的建构清晰明了。课堂中郑老师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方式将一个个难点突破。师生关系融洽至极。

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主动。从学生童真的话语及快乐的表情中,我们知道了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堂,那就是有一个充分尊重的和谐课堂,有亲身实践操作的课堂,有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的老师。

感悟三、抽象的数学学习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

把抽象的数学学习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詹筱伟老师《时分的认识》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詹老师在巩固练习环节,首先让学生看时刻,拨钟表,然后出示两个钟面,一个是830,另一个是831,相差几分?然后安排两个一分钟活动。一个静静等待一分钟的环节,另一个一分钟内能做哪些事情的环节,让学生谈谈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们自然地说出了感觉第一个“一分钟”过得很慢,第二个过得很快,珍惜时间的意识渗透于无痕中。孙娜老师《长方形的面积》一课中,也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每人手中都有一长方形的小卡片,用什么方法尽快知道几个面积单位?孙老师设计的不是单一的图形拼组,而是分成了几个层 次,有的全部铺满,有的是半铺只摆了一行和一列,到后来不用摆,只需要量出长有几厘米,宽有几厘米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由易到难,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通过努力思考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看似几个简单图形的观察,实则是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代数思想的渗透。

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杨建维老师: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坚信:只要有阳光,孩子就会灿烂。这告诉我们要鼓励激励学生,不吝啬自己的表扬语言,让孩子自己去开启智慧的大门。把尊重、时间、信任、主角还给学生。让课堂与快乐同行!

王延安老师:永远在路上。做与众不同的老师。42年的命运之载,24年的教学之路,没有成功的欣喜,更多的却是在路上永远的责任与拼搏。“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浩瀚且永无止境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里,我,永远在路上。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名师的课堂是那样的精彩,堪称经典。聆听名师上课,让我们置身于充满智慧的课堂中,让思维神兽熏陶和感染!这正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效果所在,这正是教师人格魅力之所在!

行走在教学研究的路上——詹筱伟

在缀满思索的道路上前行——孙娜

积跬步,至千里——陈兴远

让课堂与快乐同行——杨建维

且行且思,静待花开——郑生志

永远在路上,跃马扬鞭自奋蹄——王延安

名师们都没有停下,那我们只有——跑步,追!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