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教师发展>>教研之窗>>正文
没有The end的旅行———记第三次市直小学英语联研活动暨“走进基地学校”体会(徐艳华)
2012年05月02日   审核人:

题记:每次外出,都是一次旅行。旅行时,欣赏到的风景就如同电影里的每个精彩镜头。而这部电影不同,因为它没有The end 的提示。这次五小之行,我的眼睛一直都是“亮”的。每节课堂教学都能寻找到“特色”的影子,因为课堂中传递着:研究在前行。每个学生精彩的展示看到了不一样的个性表达,因为孩子的脸上写着:我骄傲;LDC的学习,有幸欣赏着同行身上的长处。因为氛围中洋溢着:我们在对话……本次外出学习,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高校课堂:无穷大的追求

早上的四节课,围绕着高校课堂展开,选取字母教学、阅读教学、拓展阅读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四节课。每堂课都有不同的创新点。

字母教学突出学生的“自主”地位。整体规划了字母教学的教学策略。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这一句话:字母教学中,字母教学是条明线,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是条教学暗线。字母教学作为语音教学的基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读。如何在已学语音基础上,做到良好的学习迁移。在教学中,能够清晰看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体现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字母、单词,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这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字母教学在拓展延伸时,加强所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另外一大特色是:体现了知识的系统化。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有利于达成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的目标。

第二节阅读教学,以“常态为出发点,整个课堂教学,借助漂亮的简笔画,与阅读文本结合,通过板书表达出来。这种方式,能够降低文本的难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也提到:简笔画在教学中,以直观的形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每节课在教学工具的使用上,自己较多借助课件。简笔画的使用较少。通过郭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想到了:简笔画的使用需要在分析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整合。文本和工具的结合使用应该是以追求最大效果为目标。也对自己提出新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中,熟练的使用简笔画,应该成为自身提高教学基本功的重要一项。也是常态的需求,也是高效的手段。因此,应该充分学习使用传统手段和现代教学两种方式。以达成“常态”高效课堂。

拓展阅读教学,通过“大容量阅读”实现。本节课通过3个文本,拓展阅读。在自己的教学中,经常纠结教学时间的分配和使用问题。有时候是教学设计的精彩部分没能展示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方面的活动,由于没有时间让学生充分练习。总是带着遗憾写课堂教学反思。焦老师的“大容量阅读”高校课堂,让我不禁思考“她是怎样做到的?”三个文本的容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次挑战。通过观察这堂课,觉得应该在教学设计中舍弃无关、费时的部分,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以“自主” “整体为亮点。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和安排,以单元为线索,整体教学。将单词和句型教学整合,将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培养,加以整合。任务设计实现内容整合后,学生的输出表达。单元整体教学,体现了教师的不拘于课本,而是活用教学内容的体现。以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创新挖掘,并且研究一种适用的教学策略。这是一项特色鲜明的教学活动,是基于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分割的特点实现的。这也是一种值得学习和应用的教学模式。

以上四节课,每节课都有创新的做法,各具特色。也体现了各位老师对教学文本创造性使用、教学工具的利用、教学策略的研究、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积极思考和大胆尝试。这些做法,让我看到自身在教学中的差距。各位优秀老师的展示,是对英语教学的无穷大的探究,也是对我自身教学应脚踏实地的进行思考、实践的最好示范。

二、课堂外的风景:倾听英语拔节的声音

当踏入五小的校门那一刻起,我就被小引路人的英语口语震惊了。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开始留意观察学校英语文化。当步入楼道时,我欣赏着墙面的英语单词及板报。接下来的英语社团表演、校园英语文化建设、英语广播员的现场采访、慧心英语节的演出、学生英语作品展示等等,我看到了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愿意学习英语,并且以此感到骄傲;欣赏到了英语课堂外的学生成长;聆听到了每个学生英语拔节的声音;体会到老师们为学生的发展做出的点滴。一句话:羡慕、嫉妒、恨!

结合自己学校的现有实际发展,我们在课堂外的活动建设刚刚起步。首先在英语俱乐部进行的是英语歌曲的选唱。选取的歌曲是《Be What you Wanna Be》学生热情高涨,但需要面临的是:各个年级的知识基础的差异以及文本内容的难度较大的问题。通过后期的学习,我们基本能够达成目标。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是加入舞蹈动作,划分声部等。此外在英语亮点或者学生表演方面,需结合现有实际,科学制定计划。

通过学生优秀作品的展示,看到学生们的认真态度和个性表达。单词卡的设计形状各异,插图设计的英语书精美,手抄报的书写美观等等。在平时教学,也有意识的强调学生的动手制作单词卡等活动,但是学生做出的作品,缺乏个性。精美的作品很少。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的态度和教师引导问题。通过此次“走入基地学校”活动,看到差距,也看到了目标。不能做井底的那只“小青蛙”,要排除万难,思考、借鉴、创造新的做法。

三、LDC:以一线教师的成长为原点

活动之初,对LDC活动颇有疑惑。什么是LDC?通过中文的释义,知道了LDC是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百度搜索寻找LDC的基本资料。了解到:刘可钦校长(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校长)。他是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国际合作项目组中方发起人之一。通过实践研究,出版了《从原点出发-讲述一个教师团队的故事》(“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系列丛书)。更令我惊喜的是:我们身边就开始了LDC的研究。“与实践者对话”----临沂第三实验小学“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启动活动。通过阅读《我的教研,我做主—— 基于“以师为本”理念的特色教研活动介绍》大致了解LDC的操作流程、LDC的精神、LDC的目标等内容。

LDC活动开始了….在门口抽签,我抽到了G3。我们活动分组是一二节课的问题有哪些,需要讨论、梳理、提炼,做总结发言。我个人角色分工是发言人。活动开始,我们组的成员都积极投身到自己的角色中。起个性名,大家开始了头脑风暴。我突发奇想,提出了“啄木鸟”,我组成员分析此名符合我组的任务要求。就将“啄木鸟”作为我们的组名。接下来,大家的任务是讨论问题,有的成员已积极着手海报的设计。在那时,我们每个成员的智慧被激发,各种思想在碰撞,在交流、在共享。我们每个人都在活动中,在当下的“情境”学习、提高。当我站在台上,代表我组总结发言时,我意识到:我和共同体是一体的。

对我个人而言,LDC活动让我成长了很多。不仅仅是让我了解了LDC这种研讨的形式,更让我有机会博采众长。也让我有诸多感受:1、学习的快乐是走向对话。本次学习的本质是对话,在学习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是广泛的协商。每个共同体的知识或者研讨的结果是在LDC活动中是由大家共同建构的。2、研讨的形式也可以这样。现有的研讨模式是静态的。通过此次活动,我们看到每个人都成为行动的践行者,个人都看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形成一种欣赏的文化,形成一个共同体,教师发展的共同体。大家一起做研究,分享。借助活动,让老师自主成长,自主发展。老师的激情得到释放,在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彼此身上的成长和价值。我想这也成为我自己成长的动力。在活动感言时,我脑海中跳出四个字,默默对自己说:回家努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