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教师发展>>教研之窗>>正文
生本课堂的精彩与思考----王学友南京现代与经典学习体会
2012年04月28日   审核人:

生本课堂的精彩与思考

王学友

参加了201242022日在南京举行的小学数学《现代与经典》收获很多。有许多名师大家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漂亮的教学艺术,孩子们出彩的提问,创新的回答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我带来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比如郑毓信教授的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报告:善于举例与数学教学,善于提问与数学教学,善于优化与数学教学。给我在自己职业发展上指出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在以后要学习加强这三项基本功。刘德武老师最令我感动的是虽然年龄很大了,但是却依然活跃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深入课堂深入教材。真的有老骥伏枥的精神。特别是课后刘德武老师的报告,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结合刘德武老师的课堂我觉得要善于发掘教材的内在逻辑关系,善于将教材的知识通过分析整合利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上,善于将片面的教材动态化立体化。深入研究教材后才会发现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与深意。还有张齐华、华应龙、郑杰等等名家大师或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或妙语连珠的报告。

 

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生本课堂”。说句实话,没参加活动以前不了解什么是生本课堂。也不了解生本课堂是什么样子的。观看了南师附小贲友林老师的《商的不变规律》后我被深深的震撼了。通过一个课前小研究的五个问题: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商不变举例说明;为什么;错例;我的提醒;我的疑问。依托于学习合作小组,将这五个问题进行一一解答研究。在课堂上选派一个小组根据分工各有负责的内容,其他学生进行提问不明白的地方,表述自己的想法。一堂课虽然结束了,但孩子们精彩的回答却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我情不自禁的就想要去了解究竟什么是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其次是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在课堂中起引导的作用。生本课堂实现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用关爱的态度,用欣赏的目光激励孩子们构建自己的幸福课堂。我想这也符合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享受成长的快乐。因为学生在生本课堂上可以感受畅想的快乐,自主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和发展的快乐。我感觉“享受课堂的快乐”是“享受成长的快乐”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享受成长的快乐”的第一步。

 

那么生本课堂中教师的作用在哪里?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定位呢?教师的作用又应该体现在哪里呢?教师应由课堂教学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教师的定位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能够真正地超出教材,不局限于教材。能够积极主动地深入理解、合理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内蕴含的教学思想,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要在如何能够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多花心思、苦下功夫。要善于发现、引用、利用恰如其分的情景和案例,独具匠心地设置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思维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要多下功夫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能力,因为根据教育学中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的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

 

生本课堂需要教师给学生创造出什么样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呢?一、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是下一个课时内容的导航指针。在作业中体现下一节课老师上课的大概思路。目的是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学习内容,使课内学习更深入。能够让学生的知识储备更丰富,交流更加深入而广泛。它的设计原则是低入性和趣味性。二、学习小组组建。首先是组员的确立,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的差异,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策略。其次是组长选配,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必须要有得力的组长。组长必须具有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最后是组长的培训,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不仅要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最终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三、学习小组的评价与交流,第一需要完善小组评价机制。第二需要一个和理有序的交流展示流程。

 

以上是我对生本课堂到现在为止的认识和理解。结合着本次《现代与经典》中的南师附小的贲友林的《商的不变规律》和赵强群《找规律》这两节课,我有以下三点思考。一、据这两位教师的说法这是在南师附小办了四年的实验班,到本次《现代与经典》才进行了第一次的公开展示。那么学生这么优秀的表现:包括清晰的逻辑思路,准确的语言表达,镇定大方的讲解与提问。我真的感受到了学生的思维是那么活跃,那么富有创造性和张力。好像再“表演”,正如短信平台上有位老师说:“这些孩子都可以当主持人了。”那么这种课堂能够成功的复制到我们的寻常课堂中吗?它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到了什么程度,得经过多长得时间才能有这样的效果?它对于我们平时的课堂又有什么样的启发和借鉴呢?它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要求要达到什么程度?它对学生的生源是否有较高的要求?二、以学定教,学生在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善于思考、思路清晰的同学能够得到一次又一次的锻炼,而反应稍慢的同学每次都处在追赶的状态,久而久之两级分化会越来越严重,那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这背后是不是会有精英教育思想与大众教育思想的冲突。进入知识学习快车道的生本班的后进生该怎么办?我认为这是生本教育必须要解决的本源问题因为生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三、我们都知道许多好的经验模式推广后就会在后来的过程中模式化、教条化、框框化。要杜绝为“生本”而“生本”。就像在教学中现在存在的问题比如“为情境而情境”、“小组合作泛滥化”等等。我们需要抓住生本课堂的本质应该是什么。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流于形式,不仅仅是个无用的空壳。

 

南京的《现代与经典》之行早已结束,接触到了这么多活跃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名师大家、精英人物。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知识外的精深博大。学习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界最为前沿的教育教学思想。为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和目标。不论是生本课堂还是张齐华、刘德武等老师的课堂,教师都用关爱的态度,用欣赏的目光对待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享受快乐的课堂。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缺陷的艺术,我想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也正是这么多教师为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而孜孜以求的不竭动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