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教师发展>>教研之窗>>正文
领略大家风范   成就一方课堂——王凯霞南京学习体会
2012年04月26日   审核人:

领略大家风范   成就一方课堂

——参加第14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临沂杏园小学  王凯霞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天开帝王居,海色照宫阙。”在梧桐吐新绿,迎春展妖枝的四月,我们一行四人来到古都南京,这里满目苍翠,清新怡人。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走上国父陵墓——中山陵,又一路沿着“六朝金粉”——秦淮河,来到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第14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这次学习我们已经期盼了很久了。不光是因为要到“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南京,更是因为在这里举办的第14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聚集了太多小学语文界的名师学者、专家教授,有:王崧舟、孙双金、朱文君、陈国安、薛法根、周益民、吴永军、蒋军晶、窦桂梅……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个只能在电视或网络上见到的面孔,在这里齐聚一堂,与我们面对面交流,这将是一场小学语文界的精神盛宴,我们怎么能不期盼?在这里,你可以穿越时空,仰望中华文化长河中的那轮明月;在这里,你可以忘却自我,饱览名师大腕游刃有余、驾轻就熟的教学艺术;在这里,你还可以尽情领略小语教学无穷的学科魅力,贪婪吮吸现代与经典的文化精髓。

站着读书,是孙双金老师教给学生的读书态度;千江有水千江月,是王崧舟老师的浪漫演绎;轻松走进新经典,快乐学习小古文,折射朱文君老师文言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不要语文味,追求生活场景式语文课堂,是薛法根老师注重寻找学生生长发展点的最独到的见解;还有窦桂梅老师敢于挑战自我、灵动驾驭课堂,她的“1+X”语文课程模式的建构与实施,更给小语人一种引领,一个方向,一次新的启航……

每一堂观摩课,每一次课后分享,每一场报告,都给我太多的震撼,都是一场教学观念的洗礼。我的教学人生还太年轻,我没有足够的积淀吸收大师们的全部精髓,但能从每个人身上吸收一点点,对我来说就是成长的养料,就是宝贵的财富。

1.站着读书。

孙双金老师一上课,就在黑板上依次写下“站着读书”四个字,让学生说“站着”的反义词,学生先后说出:“坐着”、‘“蹲着”、“躺着”、“趴着”、“跪着”等词语,然后孙老师说今天我教给大家一个新的读书法叫“站着读书法”,于是,孙老师引领大家“站着”品读了《最大的麦穗》,使我们和学生都明白了要敢于向文本挑战,读出自己的观点。

孙老师以“苏格拉底的学生为什么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这个大问题统领整个课堂,引导学生层层分析原因:弟子们认为最大的一穗肯定在前面,不肯轻易摘下眼前的麦穗;苏格拉底给学生下了个套,整个麦地肯定有最大的一穗,但他们只能退不能进无法比较,所以他们可能根本遇不到最大的麦穗,而且最大的麦穗只有一个,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摘到。

接着,孙老师引导学生站着读书,向文本挑战:我选几颗我觉得比较大的麦穗,然后再选一颗最大的,不行吗?自然不行,所以文本删掉 “只能摘一次”这个条件是不合理的,这是对文本细节的挑战。同时后面第三段要把“扔掉”要改为“放弃”,学生在深究文本中,理解前后呼应,这又对文本结构的挑战。最后还带着学生向“观点”挑战。孙老师对“悟”的经典解读让我印象深刻:“悟”字从左到右看 “忄”表示想,吾意为我,那“悟”就表示反思自我,诸如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等人类自身问题,再通过引导学生说出佛家名字里带悟的名字加深理解;“悟”字从右往左看,则表示为我想,即我对社会、宇宙等的认识,再引导学生把“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改为“把眼前好的一穗”之类的语句,站着读书而不是跪着读书至此眉目愈加清晰。如果说“站着读书”是一个姿态,一条明线的话,那么“由故事到哲理再到挑战”就是“哲理性文章”的一个读书方法,这也是“站着读书”的另一个注脚。

一个语文老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思想,要学会站着读书。跪着读书是指:尽信书、唯书至上,而站着读书是:有自己观点、自己的话。“你说过对教育的自己的话吗?”这是前教育厅厅长的话,是啊,我们只是一味地读教科书、教教科书,我们是否有过自己的思考、说过自己的话,并引导学生思考、挑战?

2.好玩的语文课。

薛法根老师的《猴子种果树》清心悦目、生动有趣。他说语文课,尤其是低年级语文课首先“要好玩”,甚至非常好玩,要能吸引住孩子。以前在教学中总觉得识字教学很枯燥,我们总是由词到字地学,其中不过是让学生采用这样那样的方法认,很机械。薛老师也进行了字词教学,但学生在不自觉中分层次地学习了,习得了。教学开始依次出示果树名、鸟名、农谚,继而“向青草更深处漫溯”,每行四个词语跳跃式地呈现了主要的故事情节,丰厚细腻,巧妙独特,既识得了生字也梳理了一遍课文。

我们“凡师”讲阅读课都是朗读品悟,背诵课文。而薛老师采用先扶后放学习课文的教学策略。他采用叙述故事的方法,一让学生听故事知结构,二让学生讲故事用结构,三让学生续故事化结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节课学下来,学生把课文背下来了,还会自己续写故事了,在轻松快乐中,听说读写都得到了卓有成效的训练。

薛老师很不赞同把讲故事变成读故事,强调讲的艺术与生活性;他很不赞同现在的老师总说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他强调要跟学生一起“生活”。上语文课当然有语文味,不然还能是什么味?只有不懂得语文的性质人才会见人就说要上出语文味,一个男人不会见人就说我是个男人吧?

薛老师是个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我相信那帮孩子跟薛老师上过一课后会久久怀念他,我也是。薛老师是个十分率性的人,在课堂上和孩子一起放声大笑,还会说“对,对你个头”,在学生心里他不是老师,而是学习的伙伴;你看他经常俯下身子倾听学生,那微驼的背就是个见证。他的睿智镶在他的一举一动,嵌在他的风趣与亲和中。语文训练的专业性就是他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让学生有所成长,不做简单重复的劳动,捕捉生长发展点。他身上所散发的语文教师的魅力,让学生下课后久久不愿离开他的课堂。

3.快乐学古文。朱文君老师也是一个特别有趣的老师,她的课堂上也是笑声不断。朱老师从做事冒失的“急性子”的幽默导入,引出与教学内容有关“慢性子”的幽默,在教学时朱老师有意放慢教学节奏,先让学生自主理解意思,然后追问关键字词的解释,顺势揭示理解文言的基本方式,并以学生名字来命名学习方法,让学生到黑板板书自己的名字和方法,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清晰易懂,印象深刻。

朱老师,不直接揭示说话内容,而是有意预设悬念,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猜测那个慢性子的人会怎么说,训练学生根据说话人的性格来想像说话,学生想的、说的非常有趣,台下听课的老师也是笑声、掌声不断,这是一种高品质的语言训练艺术。

在朗读指导上,朱老师夸张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把小古文演绎的淋漓尽致。在教学过程中,朱老师没有止于对句子的大概理解,而是对古今字的字义变化作了一番深究探析,尽管学生现在还不是很理解,但是对其今后高年级正式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基础。

4.像古人那样吟诗。

戴建荣老师让我们领略了诗歌吟唱之美。吟诗作词,这是真正属于中国人的文化瑰宝之一。现在,中国人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我们不断的在丢弃民族的东西,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诗,就是要吟诵的,有平仄之分,通过平长仄短读古诗,通过平仄标记形成的起起落落的情感线诵古诗,通过如歌如唱的吟古诗,古韵古香,醇厚绵长,一遍遍让孩子徜徉在诵读古诗的意境里,重复中有上升,回旋中有收获。那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这样的民族文化怎么能丢呢?

5.大胆讲,小心求证。

窦桂梅作为教育部更新观念报告团成员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专题报告。窦桂梅“韧”劲学习、“闯”劲实践、“恒”劲积累,激情不老的教育追求在《牛郎织女》的教学中精彩演绎。她敢于选择像《牛郎织女》这样的民间故事,敢于挑战新的教学领域,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离奇甚至离谱的问题。“民间故事味”充溢整个课堂,她的《牛郎织女》像民间故事一样,充满情节,处处悬念,同时线索清晰,情感一波三折。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与高潮处便在于她大胆让学生发问。当“牛郎和织女为什么草率结婚?”这个尖锐的问题摆在窦老师和她的学生面前,摆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上千人的研讨会会场,窦老师通过巧妙引导不同版本《牛郎织女》的对照,通过学生激烈甚至充满火药味的争辩,通过深入的挖掘文本,让学生潜移默化中理解民间故事情节(离奇但有生活的影子)、结构(起因、经过、结果,还有人物之间的关系)、情感(寄托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等方面的特点,牛郎与织女的结合其实并不草率,虽离奇但不离谱。就通过这一个问题还对学生进行了婚姻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连小学生都说嫁人要找有房有车的,还不值得我们深思吗?窦老师非要让学生明白织女嫁得不草率,因为“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才嫁给他的,她看上的是牛郎的好品质。在这波涛起伏的教学活动中,有争执、有领悟、有恣意的欢笑,让会场上的掌声久久回荡。

这节课,窦桂梅老师“忍痛”藏起了自己的才华,她退居二线,让学生自由发问,老师迅速梳理问题并分类,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答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她的《1+x课程模式建构与实施》我没有十分明白,但是我明白了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抓住课文这个例子不放,而是要“不仅能举一反三,还能举三反一”,不光要会读《牛郎织女》,还要会读《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还要会读更多的民间故事,这才是语文学习的一个目的吧。

大师的课各有千秋,他们都是一个个在思想上的先行者,在教学上的引导者,听着一位位大师的课,对于一名新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饕餮盛宴,我需要慢慢的消化吸收,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教学实践中的摸索,内化生成为自己的东西。我不求与大师比肩同行,只求能追随着大师的脚步前行,惠泽于我的学生!

关闭窗口